先民的乌木文化蕴涵了怎样的哲理?
“建木”则是上古巴蜀先民崇拜的一种神树,它深深地融入了巴蜀文化之中。古蜀国的树文化从四千多年前的“建木”文化到三星堆文明时期的青铜神树,再到汉代四川流行的摇钱树,蓬勃发展了两千多年。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都需要自己的精神文化,由此我们或许可以推断,乌木文化应该是古蜀国先民的精神文化。
亿万古生物,代谢成古今。绝大部分生命体死亡后很快分解还原,回到地球物质的宏观和微观循环,能够形成化石而存世者极其稀少。而成为化石并有幸被今人发现者,则更加珍贵。
由于古生物形成化石的自然条件极其苛刻,因此研究化石形成的地质地理及物候环境,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乌木是自然环境变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文化年代包括新石器早中晚期及夏商周各期,与成都羊子山、方池街、三道堰等古文化遗址同出一源,与古蜀文明关系极为密切,是研究长江文明起源的重要资料。
被专家、学者称为“另类熊猫”、“东方神木”的乌木应视为植物界的化石,熊猫与乌木,同样行走在蓝天白云下,构成了四川特有国宝。
乌木的大量发现,对于研究四川平原的地学成因和古巴蜀湖的消亡,并通过年轮研究古气候,促进气象科研,意义十分重大,是当代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在想,人类起源和依赖于大自然,却又无情地破坏和污染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乌木是否在警醒着我们什么。我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忙忙碌碌地奔走于充满汽车尾气的污浊空气中,栖息于高高的电梯公寓上,是否离生我们、养我们的大自然越来越远。各种奇奇怪怪的富贵病、现代病层出不穷,是否是缺乏自然灵气滋养的后果呢?当把一块乌木放上办公桌,我总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心绪逐渐平静,追名逐利的烦躁也渐渐淡去,莫非是她吸收千万年的自然灵气正在释放和滋养着我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