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烏木根藝網上博物館
鑫海古沉木根藝展館
館址:深圳市龙岗区布吉景芬路景园D座8E
座机:89371976
传真:89371976
手机:13600438383
- 作者:
- 来源:
- 日期: 2015-01-26
- 浏览次数: 1526次
-
乌木传说
http://news.cang.com 2010/8/11 11:34:56 华夏收藏网 浏览1770次 加入收藏
-
很早就知道四川出产乌木,而且乌木赛过黄金。但乌木到底是什么样的木材,却从未亲眼见过。参观金沙遗址时,却在保护场馆外的一片土地上,看见了一大片乌木。这些都是从金沙遗址出土的吗?不,不是,都是从别的地方运过来的,看来,成都市是想把金沙遗址办成一个旅游景点了,这些乌木的到来,为金沙遗址又增加了一个很大的看点呢。
那些巨大的乌木,黑黑的站在那儿,象是经过了一场烈火的洗礼。回汉后,上网查阅,看见一条解释乌木的小资料:
乌木又称阴沉木,仅四川盆地有所发现,是沉积在河床下2米至10米深处的楠木、柏木、青杠木等优质木材,经过河沙中大量金属元素千年的物理、化学反应和河水、沙石侵蚀、冲刷,形成了表面凹凸不平的造型,它集“瘦、透、漏、皱”于一身,极具鬼斧神功之妙。其色泽黑里透红、古朴凝重,木质坚硬细腻,纹理清晰,抗腐防虫,是加工制作高档家具、寺庙佛像、馈赠礼品的最佳原材。古人云:宁要乌木一方,不要珠宝一箱。
原来,乌木是这等的神奇啊。怪不得现在有人说四川有四绝,除了大熊猫、三星堆、金沙遗址之外,乌木也与上述三绝相媲美,被誉为四绝之一。
这巨大的乌木,反映着世界上沧海桑田的变迁。据说,四川各地都有乌木出土,但主要分布在岷江、都江堰流域,根据一些记载来看,有些乌木的长度达到30多米,直径达3米多,我们就可以想象是怎样的一场山崩地裂的自然变化,才使这些古老的原始森林轰然倒下,而它们倒下的地方,又恰好生成了古老河流的河床。而这些乌木产生的年代距离我们今天的多远呢?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曾经把四川送来的乌木样品用碳14同位素检测,证实其年代均超过3000年,有的甚至超过7000年。如成都乌木博物馆的奇观《太阳神》,年代为7369年左右(可惜没有看到)。
乌木的大量出土,是近十来年的事情。但是,在古代,就已经有了乌木的记载。《山海经?海内经》载:“西南海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焉。……有九丘,以水绕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即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淮南子?形训》亦曰:“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这《山海经》《淮南子》中记载的建广、黑水,就是今天的成都。若木、建木,就是今天所说的乌木,乌木也是神木,被古蜀人所崇拜,认为建木是沟通天地人神的桥梁。伏羲、黄帝等众帝都是通过这一神圣的桥梁与阶梯上下往来于人间天庭。
然而,排除这些神的传说,相关的专家通过些乌木的出土地,可以了解巴蜀古河道的流向与状况,因为只有要河床之地才有乌木出土,并从另一个方面认识这些河流的形成以及巴蜀农业的发展状况。应该说,乌木的生成也为今天的人们科学的认识和了解古成都平原的自然生态、物种状况及巴蜀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带来了大量不可替代的标识信息。
一些乌木制品因其质地坚硬细密,色彩丰富悦目,很早的时候便被达官显贵视为传家之宝、避邪之物。四川素有“家有乌木一方,胜过珠宝一箱”,“黄金万两送地府,换来乌木祭天灵”的古谚,便是乌木价值的最好佐证。宋代文学家苏轼曾以乌木制作假山。后来,乌木假山变为木假堂,至今存于眉山三苏祠公园内。
在武侯祠参观时,在诸葛亮殿时,导游小姐告诉我们,这间大殿上的脊檩就是一根巨大的乌木。而且讲述了一个有关的传说:上世纪20年代,成都武侯祠年久失修,残破不堪。此时,由军阀刘成勋出资,加之百姓的捐款资助,成都开始维修武侯祠。但诸葛亮殿的大梁却一直没有着落。时值盛夏,柏条河洪水上涨,河上漂来一根又粗又大的乌木,住在河两岸的财主李保贵和王长富为争夺这根乌木,把官司一直打到省上。
受理案子的官员正是主持修建武侯祠的张长官,得知这根木材的来由后,就劝他们把这根木材捐给武侯祠。李保贵乐得顺水推舟,作个人情,王长富却不依不饶。张长官发怒说:“这是上天给诸葛亮送来的木材,你要了会遭到报应,断子绝孙!”王长富听了害怕,只好放弃了这根木材。
张长官用这根乌木做了诸葛亮殿的脊檩后,请人刻上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言:“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劝告世人不要贪财,要修身养性。今天,我们站在武侯祠,仍然能够清晰地看到这八个字。这其中的意义便不是一个故事所能承载的了。
今天